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

囚室之光


文/林彥妤﹙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﹚

 常言道:「勝負乃兵家常事。」然而真的淪為階下囚,仍是令人非常鬱卒的事。不過,如果心中尚有一線希望,或許較可以忍耐在牢獄之中所受的各種酷刑及折磨。
 存在主義大師Viktor Frankl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觀察關在納粹的集中營當中的俘虜存活情形。美國的威廉‧梅耶少校(William E. Mayer)也在韓戰之後,對一千名曾被北韓囚禁的美國戰俘進行研究,特別觀察戰俘有無「正向人際支持」。他發現︰北韓軍方只要隔絕正向人際支持,就不需花什麼力氣,可以讓被囚禁在北韓的美軍戰俘極端絕望而死,且其死亡率為歷年各戰役之冠,高居38%。

北韓如何斷絕戰俘「正向人際互動」?

北韓如何斷絕戰俘「正向人際互動」呢?
1、鼓勵告密:目的是在離間人際關係。
2、強制戰俘做自我批判:例如有位被俘的士官因疼惜他的袍澤,而喝止他的弟兄不要喝河裡的水以免中毒而死。但這位士官善意完全被抹殺,還是被迫批鬥自己的越俎代庖,因他已不在發號施令的位置上。
3、切斷對領導者與國家的忠誠:目的是在破壞士兵對長官的尊敬與信賴。以上述自我批判為例,被俘士兵回應士官關切的方式可能是對此士官大聲咆哮「關你哪門子事?」
4、阻隔所有「正向的情感支持」,同時強力灌輸各種負面情緒。如有士兵家人寄信表達支持,則信件一律給予扣押;但若是告知親人去世或妻子改嫁此類的消息,則立即轉送。

親友及醫療團隊共同協力抗癌

 這和癌症的治療與康復有什麼相關呢?在癌症的療程中,總難免有一些或大或小對治療計畫的打岔。例如,有時候白血球數值過低卻偏偏又毫無胃口可言。即使是在緩解期,仍不免籠罩於再復發的陰影之下,像是被宣判無期徒刑,失去為所欲為的自由。因此,從上述美國戰俘絕望而死的例子,也可提醒我們,在親友及醫療團隊共同協力抗癌的過程中,須留意避免哪些具有傷害性的作法。

別把家人都逼成仇家

常見的情形是:當病情沒有好轉,病人及家屬都感到非常的挫折,覺得都這麼認真了,怎麼還是這樣?這時候,就容易責怪對方以消除無力感。例如,家人可能一直嘮叨病人,這也不吃那也不喝病怎麼會好呢?而病人也會生氣家人在他如此痛苦的時候還碎碎念,增加他的不舒服。或是有人開始自我懷疑:是否祖墳未好好照理?或上輩子與人有仇?故對高人的指點言聽計從,然而往往花錢又未能消災解運方式,似乎徒增罪惡感。或是病人枯坐埋怨或自怨自艾問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?甚至也可能開始對醫療人員產生不滿、忿怒和不信任。在病急亂投醫之下,將任何偏方照單全收,不只大大地降低遵行醫囑的意願,也造成醫病關係的緊張,令醫生無可奈何。甚至病人開始對家人暴怒,既使家屬忍氣吞聲、百依百順,病人還是頤指氣使,像是要把家人都逼成仇家似的。

過高期待會陷入憤怒的惡性循環

 上述這些作法都與發揮團隊支持效能做反向操作。然而,人之常情是,當自己或家人的安危受到重大衝擊時,都會期待醫療人員有「天子」或「神人」般的能力帶來扭轉乾坤的改變。對家屬和密友的期待與依賴,也會無限上綱地提高。然而事實上,再優秀的醫療人員也有他們專業的極限;脾氣再好的家屬或朋友,也有他們忍耐的限度。在現實的碰撞中,這些不切實際且過高的期待就往往讓人陷入另一個挫折--憤怒的惡性循環。因此,當我們在面對重大挑戰時,雖然有可能會退化到較年幼的依賴時期,但長久之計還是需要我們即時回神過來,運用正向的資源,鼓勵自己與協助者一同共度難關。

為自己加分,為別人加油

 以Tom Rath為例,他不只是著名的管理顧問 (他的《你的桶子有多滿》一書是紐約時報暢銷書),而且是近二十年的抗癌英雄。當他十六歲時即發現患有極罕見的視網膜、小腦及脊髓血管瘤症基因異常,導致左眼永久失明。之後他還需陸續處理在腎上腺、腎臟、胰臟、脊柱等出現的多發性腫瘤。然而2008年七月,他依然健在,真是不簡單。Tom Rath將他從他家族所學到的「為自己加分:如避免自憐以致將問題越看越大,而使自身的優勢大幅萎縮與;如肯定別人所付出的協助與關心」應用在抗癌歷程。因此在遭受束縛和感到力不從心時,可避免如同在北韓的美軍戰俘因缺少正向的人際互動(包括與自己的關係) 而失去生存的力量。

五句讚美,一句批評

 「正向人際互動」真的具有這麼深遠的影響嗎?美國婚姻諮商師約翰‧高特曼(John Gottman)在1992年所做的著名離婚率的預測研究發現:觀察七百對新婚夫妻十五分鐘的談話,計算兩人正向和負向的互動次數;十年之後,以正面與負面互動的最佳比例為五比一(五句讚美:一句批評)為預測指標,追蹤這些夫妻的離婚率而其正確度可高達94%。
 在夫妻的團隊當中,正向與負向人際互動比率尚且顯著影響日後是否拆夥的可能性,那更何況在面對抗癌的生死存亡的關頭呢?
 病人、家人與醫療團隊可用正向與負向人際互動五比一的比率(就是說一句良藥苦口的話需要有五句稱讚或認同的表達來調和),維持互動關係的和諧與效能。可預期地,當我們選擇讚美、認可別人時,也為自己在失望中注入希望,在疑惑中找到信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